這首Die to Live來自Steve Vai於1995年發行的迷你專輯 Alien Love Secrets
這張專輯Vai僅花了六個禮拜的時間在家把它完成了。
這張專輯裡面有很多首酷歌,好比用吉他模擬出馬嘶鳴的Bad Horsie,和他3歲小兒子合作的Ya-yo Gakk,還有最觸動人心的Tender Surrender,還有也是wah-wah 運用模擬(人聲)的Kill the Guy with the Ball。
早年的Vai非常著墨在使用wah-wah效果的運用,從這張專輯可以看的出來他的功力和創意。
<Die to Live> 這首歌的節奏是78拍
慣用的Lydian曲式塑造出一種Vai風格的天馬行空氛圍,主旋律是明亮簡潔的,但是到了中間的迂迴轉折就變成一種似乎對什麼事情抱持疑惑的遲滯感,高低把位的變換塑造出似有兩把吉他在演奏,會讓聽眾感覺有一種兩方在相互詰問的味道,就像是生與死的兩方在答辯,到連續泛音回到主旋律的橋段,則是人在豁然開朗後對這人生議題有了大澈大悟的意味..
我覺得算是這張專輯裡面最有意境的曲子
每次看到這段自拍,都會想到那段在台北的日子,我想那是我生命中最混沌不明的時期吧。
回想那時太年輕只顧著玩,沒有思考過自己該怎麼走,也沒有切確的生活目標就決定跑去台北生活,半吊子的準備那研究所考試,到後來去園區工作,都是缺乏藍圖和方向的游移..哪裡是低處,就往哪流,一直到了一攤死水的狀態。
我不知道自己的夢想藍圖是什麼,沒有了方向,就像沒有目的地一樣,車子多會跑一點意義都沒有。
年輕時叛逆,以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很多,反而沒有定向,望著空中樓閣,漫無目的地隨波逐流。
積極..只是在人生有了明確目標後應有的態度。
後來選擇回高雄的關鍵,除了那一年金融海嘯,讓我這半調子確定不再受學歷的光環加持之後
另方面也是父親說了一句:「年近30的人還是孑然一身不覺得難過嗎?」。
說真的,當時聽到真的有點不服氣,但不爭氣的是我的確無法在迷失方向那麼久之後卻還是在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至今我有些體悟,人生的道路上﹑出發與終點,生與死,每個人都一樣。
但是怎麼走,取決在你對於生命的態度,什麼事情能讓自己快樂,什麼風景是說什麼也要看過一次
那些目標,那些事情,豐富我的生命。
留言列表